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三、隆冬时节 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6/7)
历来敬重大臣的皇帝,那日径自将他一个人丢在书房走了,这实在是绝无仅有的事了。

    无论皇帝如何扑朔迷离,有一点似乎是明白无误的。皇帝开始思索新政得失了,开始不着痕迹地改正一些容易激起民众骚动的法令了,改变徭役令,是显然的例证。那么,为何有如此动议?是皇帝对整个大秦新政有所松动,还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若是后者,无须担心,李斯也会尽力辅佐皇帝补正缺失。若是前者,事情就有了另外的意味了。

    举朝皆知,对大秦新政从总体上提出纠偏的,只有长公子扶苏一个人。扶苏主张稍宽稍缓,尤其反对坑杀儒生。若基于认可这种总体评判,生发出补正之议,将改变徭役征发当作入手,则李斯便需要认真思谋对策了。原因很清楚,李斯既是大秦新政的总体制定者之一,又是总揽实施的实际推行者。帝国君臣与天下臣民,对大秦新政的任何总体性评判,最重要的涉及者,第一是皇帝,第二便是首相李斯。自古以来的鉴戒是,君王从来不会实际承担缺失责任,担责者只能是丞相;没有哪个臣子会公然指斥君王,更不会追究君王罪责,但言政道缺失,第一个被指责的,必然是丞相;丞相,固然为群臣之首,然也是臣子,并不具有先天赋有的不被追究的君权神授的神圣光环。假若皇帝真正的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扶苏主张,他这个首相便须得立即在总体实施上有所变更,向宽缓方面有所靠拢;否则,秦政严苛之名,注定地要他李斯来承担了。可是,皇帝是这样吗?有意提到扶苏,皇帝如何还是一副厌恶口吻……

    “禀报丞相,回到府邸了。”

    辎车辚辚打住了。李斯静了静神,掀帘跨出了车厢。

    冰冷的雪花打在脸上,李斯蓦然觉察到,自己的脸颊又红又烫,心头似乎还在突突乱跳,不禁自嘲地笑了。李斯啊李斯,这是如何了,害怕了吗?不。你从来都是无所畏惧的,从来都是信心十足的,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你怕何来?论出身,你不过是一个上蔡小吏,一个自嘲为曾经周旋于茅厕的厕中鼠而已。是命运,是才具,是意志,将你推上了帝国首相的权力高位,臻于人臣极致。李斯没有辜负这一高位,李斯不是尸位素餐者。李斯尽职了,李斯尽心了,李斯的功勋有口皆碑,皇帝对李斯的倚重有目共睹。自古至今,几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