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84章 召见倭国使者(1/3)
    “因此,微臣建议,把两广、福建、江浙一带的民间船只生产作坊,由工部统一调度。”

    “然后派遣精干的造船师傅,指导当地造船作坊制造战舰。”

    “这样下来,只需要四个月就可以完成舰队的建造。”

    朱元璋听到工部尚书薛祥的话,眉头顿时皱成了一个 “川” 字,陷入了沉思。

    最后,他重重地叹息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与决断:

    “军国大事耽误不得,分散建造也可以。”

    “那就用六百里加急,告诉当地官府,民间的这些造船厂暂时由工部收编。”

    “必须保障大明的舰队如期完成,不过,朝廷该给的银子要给到位。”

    “要是让咱发现,有人在这事情上贪墨地方工匠的工钱,就自己抹脖子吧。”

    就这样,原本一年的生产周期,被工部尚书薛祥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

    直接提前到四个月内完成。

    所有人都沉浸在即将奔赴倭国获取金山银山的美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

    这样的决策,可能会导致造船技术泄露的严重问题。

    包括朱元璋,这位站在大明权力巅峰的王者,此刻也满心都是倭国那令人垂涎欲滴的金山、银山 。

    然而,朱雄英却是知晓这背后隐藏的问题,可他选择了沉默。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心中有着更为宏大的蓝图。

    因为把诸王和一干骄兵悍将弄到海外去,大明必然提前踏入大航海时代。

    他深知,凭借着工部封存的六座造船厂,想要造出足够远渡重洋的舰船,实在是杯水车薪。

    那些陈旧落后的造船技术,必须让沿海一带的百姓掌握,才能迎来革新。

    大明需要的是一场对宝钞制度的改革,用这种方式收割财富就已足够。

    同时,重开市舶司,对回到大明的船队征收税收,如此,大明方能真正走向富强之路。

    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今年才九岁,若能拉着大明这架战车奔腾五十年。

    搞不好,飞机、坦克这些神器都能再次现世。

    还有那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