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朱元璋看向大本堂外边的二虎,大声喊道:
“把韩国公李善长、吏部尚书陶凯、户部尚书吕昶全部给咱叫到勤政殿,重议商税制度。”
二虎连忙应了一声,匆匆安排人去接三位大人进宫。
这个时候,朱雄英看到朱元璋一副焦急的模样,郑重的说道:
“皇爷爷,您当年之所以在商税上被他们忽悠,作出错误的抉择。”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边没有精通商业的人才,所以才出现这种事情。”
“所以,孙儿想重开稷下学院,推动百家争鸣。”
朱标听到自己好大儿的话,眼中满是忧虑与急切 ,连忙说道:
“雄英,你这这事情可是开千年之先河,会对现有的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
“你随父王一起去勤政殿,想要重开稷下学宫,最起码你要说服那三位大人。”
他微微停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
“不对,父王还要把国子监祭酒周海也得请过来。”
“你只有说服他们四个人,才有重开稷下学宫的可能。”
朱雄英听到这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连忙说道:
“父王,那还等什么,我们还不赶紧去勤政殿,这重开稷下学宫,推动百家争鸣的好处;
您应该知道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拽了拽朱标的衣袖,显得迫不及待。
朱元璋看到朱雄英这么跳脱,神色变得异常郑重,目光紧紧地盯着朱雄英,说道:
“大孙,你知道你要面临什么吗?”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沉:
“周大人是国子监祭酒,那里可是大明最高的文道学院。”
“还有吏部尚书陶凯,号称吏部天官,在大明没有丞相的这些年里,文官集团以他为尊。”
“户部尚书吕昶,可是咱们大明少有的精明人之一,否则,他也没有资格执掌户部。”
“至于韩国公李善长,你应该打小就对他很熟悉,他可是助皇爷爷开元建国。”
“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生生铸造了大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