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以为他们这一关,这么好过?”
朱元璋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你重开稷下学宫,推动百家争鸣,就是打破了千百年来独尊儒术的局面,他们会疯狂的反扑的。”
朱雄英却一脸坚定,神色庄重无比,说道:
“皇爷爷,独尊儒术愚昧百姓,大明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开启民智。”
“开启民智,就必须引进不同的思想火花,进行碰撞。”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就是孙儿,要重开稷下学宫的原因。”
朱元璋听到这里,忽然爽朗地笑了起来,看着朱雄英说道:
“你是咱的皇长孙,是咱大明的第三代继承人,你有这个想法,就算现在咱和你父王挡住你;
等我们百年以后,你也会干这个事情。”
“既然如此,趁着咱和你爹还在,就给你保驾护航。”
朱元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期许:
“你只要能说服他们,咱就给你最大的支持,助你重开稷下学宫。”
“走着吧,给皇爷爷说说,你想怎么干?” 朱元璋说完,便迈出了步子,向着勤政殿的方向走去。
就这样,这一路上朱元璋带着朱雄英向勤政殿而去,朱雄英时而兴奋地比划着;
时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想法,他的很多言论让朱元璋都颇为震惊,不禁频频点头。
半个时辰后。
一行人回到了勤政殿,只见韩国公李善长、户部尚书吕昶、吏部尚书陶凯,还有国子监祭酒周海;
几个朝廷重臣已经来到了勤政殿的外面。
几人看到朱元璋的到来,立刻停止了交谈,纷纷整理衣冠,恭敬地行礼。
朱元璋却是挥手说道:
“不用行礼了,都不是外人;
今日咱找你们有要事相商,都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