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25章 改革科举(3/3)
一代燧发枪和洪武大炮造出来。”

    “本殿下今天说这么多,就是向大家解释我从来不是什么天才;

    而是,我们大明本就有各式各样的天才。”

    “只是千百年的儒家独尊文化,把他们给压制了,所以,我们中原的科学技术才会停滞不前一千多年;

    这就是本殿下执意要重开稷下学宫的原因。”

    “有些人到现在,还抱着自己怀里的四书五经不放,本殿下早就告诉过你们;

    儒家对朝廷的贡献很大,但是只是在识字、明理层面。”

    “靠儒家学说推动技术进步,这绝无可能。”

    “因此,诸位大人不要抱着老黄历不放了,今天百官和诸位大人都在;

    皇爷爷和父王也在,我作为大明的皇长孙,正式向朝廷提一条建议。”

    “以后,不懂数算之道的,不可入户部;

    如果需要去大明商税局任职,就必须有过从商经验。”

    “想要去工部任职,除了读儒家经义,还必须通过稷下学宫工程院的考试;

    或者你认为,自己对于营造的手艺比墨家巨子墨尘更强也可以。”

    “去河道上为官的官员,必须懂得治河;

    否则就回家抱孩子去。”

    “我们大明各个衙门不需要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不对,只会读书的可以去编书,去书斋里修史。”

    “至于,去地方当县令的,你总得会断案吧;

    你要是只会之乎者也,连断案都不会,那朝廷把一县百姓交给他,那百姓们可就要倒血霉了。”

    朱雄英这话一出,百官脸色惨白。

    衍圣公孔希学差点没有气的跳起来,这皇长孙他怎么敢的,他这是要刨了我们儒门的根啊;

    他是不是疯了。

    想到这里,孔希学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儒家在中原这片土地上行教化之道,从来不敢懈怠过;

    千百年来,儒家入仕的官员,可是出了不少名臣。”

    “纵观历史,我们儒门的贡献没有任何一家学说可以比的,所以,让儒门学子去学习其他学说;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