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沉思许久,叹道:“兵法之中有一计,以退为进。”
“陛下所愿乃是设立校事府,拜奉孝为府君。”
“而公卿则是担忧日后为人所制,任人宰割,只需稍退一步,将权势分与他们便是。”
“何意?”
刘协不明就里,难道要让他们的人进入校事府吗?那这岂不是和之前所说不符?
曹操轻笑道:“陛下应当赋权与廷尉,为廷尉设立正、监、平,以此三卿合议审案,校事府抓捕罪犯、搜集罪证,最终交由廷尉秉公审理,如此,三公的诉求得到回应,知晓陛下已有退让,也应当识趣了。”
刘协左右踱步,越想越觉得此言有理。
廷尉为九卿之一,本就司讼狱之事,审理重大的案件,待校事府监察得案后,亦可交托给廷尉,而廷尉任用世家举荐之人。
曹操笑道:“黄门侍郎钟繇,在颍川极有威望,出自颍川钟氏,和太尉、司空等随陛下一同深陷长安狼窟,可谓是忠心赤诚、劳苦功高。”
“若是陛下任他为廷尉,再辅以三公举荐的廷尉正、廷尉监、廷尉平,臣料想他们也不会再死谏相逼,彼此之间能有制衡。”
刘协点了点头,叹道:“校事尚且可制衡,但朝堂如何能制衡满堂公卿呢?待明年土建之后,司空张喜将会告老还乡、荣归故里,还请曹爱卿考虑再次考虑此事。”
“莫要辜负了朕的殷切期盼。”
曹操沉默许久,点头道:“陛下再三相请,微臣岂敢再有推辞,司空之事,微臣一定会考虑清楚。”
“好。”
……
第二日朝议,刘协一改常态,以退为进。
提出擢升廷尉以配合校事府,时兴监察、审讯、问罪,重大罪责由尚书台记录、廷尉审理、校事府搜集罪证。
此言一出,杨彪等人也毫无异议,而刘协任钟繇为廷尉,也让其余几名扶风、弘农出身的经学大儒目光奇异。
钟繇本人都很诧异。
“钟爱卿在长安时,便为朕周旋于西凉诸将之间,深得他们尊重,东归之事若非是他,未必能够这般顺遂,爱卿忠正廉洁、才学出众,又享有众望,正该担此重任。”
钟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