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苏礼安离开云梧游历大汉已经5年了。这五年的时光,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在他眼前铺陈出大汉山河的壮丽与民间百态的沧桑。
一路上,苏礼安深切目睹了民间百姓的悲惨境遇。
苛捐杂税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大量农田被豪强强取豪夺,百姓们即便终年辛勤劳作,也难以换来果腹之食。
与此同时,瘟疫如同恶魔般横行肆虐,而医疗资源却极度匮乏,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
各地不时爆发小规模的反抗运动,但都被官府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下去,百姓们的反抗之火一次次被无情扑灭。
这些景象是云梧不曾有的。以往,苏礼安虽能通过家族情报知晓天下事,但那些文字和消息,远不如亲眼所见带来的感触深刻。
在如此深重的苦难之下,许多宗教和组织应运而生,他们纷纷宣传各自的教义,吸引了众多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加入,希望能从精神上减轻痛苦。
苏礼安在游历过程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组织。
比如佛教,它宣扬众生皆苦,劝人遁入空门,以求在来世获得解脱;
还有五斗米道,主张人们通过修炼、持戒、诵经等方式,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进而获得长生不老和精神解脱。
然而,在诸多组织里,最让苏礼安感兴趣的当属太平道。
他在青州、徐州、幽州等地游历期间,发现太平道的信徒数量极其庞大,如此广泛的信众基础让他不禁好奇,太平道究竟是凭借何种方式吸引信徒的。
带着这份好奇,苏礼安展开了一番探究。
他发现,太平道以符水治病作为吸引信众的重要手段。
同时,该教宣扬黄天至上,称玄霄启世尊神就是黄天的化身,并倡导要创建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饥寒病灾的理想世界。
在这样困苦不堪的时期,这样的理念无疑给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就纷纷加入其中。
为了寻访太平道的创立者张角,苏礼安一路辗转,最终来到了冀州巨鹿县。
当他踏入巨鹿县的地界时,天色已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