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麾下,白莲教“普”字辈,可谓是强者云集,能征惯战者多不胜数。
其中,丁普郎,赵普胜,邹普胜,陈普文等为最,各个悍不畏死,能征善战。为“大宋”天完金刚。
他们同样弓马双绝,而这丁普郎极度擅长水战,突袭。每次寻找,快船突击是他的强项。
所到之处,斩将夺旗,凶悍非常。
青甲,长刀就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
丁普郎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接了军令道:“同知放心,这次定然让朱元璋尝一尝俺的手段。”
明玉珍作为这次出兵主帅,担任大军指挥使,官职为“大宋”枢密院同知。部下多以同知称呼之。
明玉珍从大堂站了起来,和几位将军一道,朝着水寨最显眼的地方走去,在这里可以一眼看到四周的场景。
“大江东去,多少豪杰。”
望着滚滚长江,明玉珍感慨万千,谁又能想到玉沙村人,也能拥兵数万,良将多员。
他感慨道:“少有大志,接栅治城,囤积势力,一旦得势,鸡犬升天。如今,我明玉珍也有今天。”
这种意气风发,感染了四周的将军。
同样的经历,同样的风霜雪雨,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丁普郎握着长刀,走到栅栏门前。
指了指右上角。
那里有山峦若隐若现,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无数气质在飘荡。步兵安营扎寨在那里,和长江水军遥遥相对。
丁普郎也不是莽夫,他深思熟虑后开口道:“同知,我等远道而来,粮草没有他们多,可速战,而不可僵持。
待我带领本部,在那里搅动搅动。
浑水摸鱼,也掂量掂量这朱元璋的斤两。是打是合,总要以实力为基础。”
他的目光似乎穿过重重迷雾,来到驻扎的徐军大营。
徐达大军,如狼巢一样,均匀的分布在四周。排列非常稳重,既能够相互配合,也能够相互支援。
主寨,骏马奔驰。军威赫赫。
“启禀将军,上位来了。”
“走,我们一起将他请进营寨。”徐达全身甲胄,握着腰刀,跟随着几人走出主帐。朝着朱元璋所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