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手指缓缓扣着御案,沉吟道:“赵樽已经不适合坐在储君的位置上了。”
赵玄祐眸光微动。
这些日子以来,漓川行宫风平浪静,朝堂上也没发生什么大事。
但皇帝已然有决断。
回京后不久,赵玄祐便察觉到皇帝早有意剪除皇后和镇国公府的势力,以免他们左右太子,影响赵家皇权。
但太子看不清形势,拿皇后和镇国公府当自己的依仗,皇帝又岂能容忍姜家凌驾于赵家之上?
事涉储位,赵玄祐身为臣子不敢置喙,只恭敬道:“陛下圣明。”
“朕真没想到,赵樽居然走到了这一步。”皇帝喟叹道。
帝后也曾有恩爱和睦的时候。
当年迎她进宫为贵妃时,虽是对镇国公府论功行赏,却也爱她明艳张扬。
元配皇后和嫡长子接连亡故,皇帝虽有疑心,却并无证据。
后来赵岐的母妃惠贵妃过世后,帝后彻底离了心。
但不论皇后如何,赵樽都是皇帝的亲儿子。
从赵樽一出生,皇帝对他甚是看重,甚至将对早逝嫡长子的愧疚和关爱都放在了赵樽身上。
但造化弄人,这般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仍然一步一步站到了皇后那边,一次一次让皇帝失望。
册立太子妃时,皇后执意让赵樽迎娶镇国公府的姜如霜,皇帝看出赵樽不喜欢姜如霜,有意为他撑腰。
可赵樽最终听从了皇后的吩咐,娶了表妹为妻。
若说娶妻之事,只是令皇帝失望的话,赵樽包庇镇国公私铸兵器一事,让皇帝彻底下定决心废了他。
堂堂太子,皇帝祭告过天地宗庙后亲封的储君,居然胳膊肘往外拐,包容旁人篡权窃国的祸心。
若是让赵樽承继江山,皇帝将来哪里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皇后这些年结交了不少朝臣,镇国公手里还握着飞云卫,现在他们私铸了兵器,只怕还养了私兵。倘若朕直接废了太子,他们便会破罐子破摔,直接起兵。”
赵玄祐会意道:“当年弘景帝驾崩后起了三王之乱,战火连绵,民不聊生。陛下登基后励精图治,天下百姓方能安居乐业。他们起兵虽不足为虑,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