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 第67章 建文新政(3/6)
保家卫国的军队就地解散,令其返回原籍!一时间,原本威风凛凛的军户们瞬间沦为普普通通的农民。

    回顾历史长河,但凡文官主政之时,边关往往都会面临收缩防线以及裁减军队的命运。个中缘由其实并不复杂,只因每年运往边关充作粮饷之物,皆是来自江南大地主们的腰包。

    对于这些视财如命的人来说,眼睁睁地看着自家钱财流入那些当兵之人手中,简直就是割肉之痛。于是乎,裁减下来的军队便能迅速投入到农田劳作之中,为老爷们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如此一来,既节省了军费开支,又增添了农业劳动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之举。

    然而,至于朝廷是否会因此遭受外敌威胁,这显然并非那些地主大老爷们所关心之事。即便改天换日、改朝换代,他们依旧能够继续过着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生活,丝毫不受影响。毕竟,无论谁坐天下,都离不开他们雄厚的财力支持和土地资源。

    其二、确定保举之法。

    朱允炆刚刚继承皇位不过短短五日,那些心急如焚的文官们便迅速抓住机会,以“内外缺官”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急切地抛出了他们精心谋划已久的保举法。仿佛早已等待这一刻多时,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其付诸实施。

    事已至此,保举法的推行似乎已经势在必行。无论是那些地位卑微的小吏,还是普普通通的乡村百姓,甚至连因受到牵连而被迫充军之人,无论数量多寡,都可以凭借他人的保举前往吏部谋求官职。如此宽松的条件和广泛的范围,使得人人皆有机会踏入仕途。

    那么,究竟是谁拥有这般权力能够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保举呢?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非文官莫属。就这样,随着保举法的施行,一个规模宏大且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即将应运而生。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可谓休戚与共、荣辱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吏治怎能不走向腐败堕落之路呢?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那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于谦大人,竟然也倾向于恢复古老的周礼,并对保举法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推崇。或许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考量,但这无疑给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又增添了一层迷雾。

    其三,裁撤各衙门的检校。想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特意设置了一个名为“检校”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