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 第73章 明仁宗(2/5)
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举措。他对国家武备进行精心修整,注重军队素质的提升,但却明智地停止了永乐时期那种大规模的对外征战行动。这一决策既节省了国力资源,又避免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

    由于朱高炽施行的这些仁政,天下百姓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安宁时光。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景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时期的积累沉淀,才为后来着名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天不遂人愿。洪熙元年(公元 1425 年)五月,正当朱高炽踌躇满志想要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治国抱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降临到他身上。尽管宫廷御医们竭尽全力进行救治,但终究无力回天。不久之后,朱高炽便与世长辞,享年四十八岁。

    朱高炽驾崩后,朝廷上下无不悲痛万分。因其生前政绩卓着、德行高尚,故而被尊奉为仁宗。其谥号全称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最终,朱高炽被安葬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中的献陵之中。而他的嫡长子朱瞻基,则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继续引领着大明王朝走向更为辉煌灿烂的未来。

    朱高炽即位后,深知前朝遗留下来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为政举措。

    首先,他大力平反冤狱。对于建文一朝所造成的众多冤假错案,朱高炽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逐一清查纠正。那些曾蒙冤受屈的大臣们得以沉冤昭雪,他们的官职也得到了应有的恢复。不仅如此,就连建文旧臣以及永乐时期因连坐而遭受流放戍边之苦的官员家属,朱高炽也一并予以赦免,充分展现出其宽宏大量与仁厚之心。

    其次,在改组内阁方面,朱高炽独具慧眼,精心选拔贤臣入朝为官。同时,坚决裁撤那些尸位素餐的冗官,以提高行政效率。其中,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位贤能之士深得朱高炽器重,被委以重任共同辅政,后世称之为“三杨”。此三人皆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在他们齐心协力治理下,明朝朝政日益清明,国家机器得以高效运转。

    再者,针对科举制度,朱高炽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重要改革。他明确规定了录取考生时南方占六成、北方占四成的取中比例。这项制度的实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