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发展历程之中,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一直都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甚至有人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哪怕是骨肉相残也在所不惜。
不过,就在这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大唐帝国里,却出现了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让皇帝”李宪。
他主动放弃了那令世人垂涎欲滴的皇位,选择以一种退让的姿态,去描绘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画卷。
这位李宪,原名李成器,乃是唐睿宗李旦的嫡亲长子。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嫡长子拥有无可争议的皇位继承权,这可是天经地义之事。
早在公元 684 年,当李旦初次登上皇位之时,李成器就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了太子。
只可惜,那时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武则天牢牢掌握着朝廷的实际权力,而李旦不过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傀儡皇帝罢了。
如此一来,李成器所占据的太子宝座自然也是岌岌可危,充满了诸多难以预料的变数和致命的危机。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公元 710 年。这一年,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一时间朝野震动。
韦后野心勃勃,企图步武则天之后尘,彻底把控整个朝堂大局。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李隆基挺身而出,果断地联合太平公主一同发动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
他们成功地将韦后及其一众党羽尽数诛灭,并齐心协力地拥护李旦重新登上了皇位。
然而,随着李旦的复位,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究竟该由谁来担任新一任的太子呢?
按照传统惯例,身为嫡长子的李成器无疑是最佳人选。
但是,此次政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隆基同样不容小觑,他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气魄,更是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在朝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面对如此两难的局面,李旦一时之间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苦恼之中。
李成器对于宫廷内部那如蛇蝎般阴险狡诈、勾心斗角的激烈争斗可谓了如指掌,同时对李隆基所具备的卓越才能以及背后强大的势力也是心知肚明。
为了防止亲兄弟之间自相残杀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发生,更为了维系皇室家族的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