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 > 第13章 北宋:三苏(1/6)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更是备受瞩目,他们被合称为“三苏”,一同闪耀于文学的长河之中。

    而这苏氏一门的辉煌成就并非凭空而来,他们乃是唐朝文章四友之一苏味道的后世子孙,可谓家学渊源深厚。

    苏洵,生于公元 1009 年,卒于公元 1066 年,字明允,自号老泉。

    在年少之时,他生性洒脱不羁,对读书一事并无太多兴趣,反而钟情于四处游历,广览世间万象。

    然而,时光荏苒,当苏洵二十七岁之际,仿佛突然间领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毅然决然地发奋图强,开始刻苦攻读诗书典籍。

    可惜命运弄人,尽管他勤奋努力,但在接连参加科举考试时都未能金榜题名。面对多次的挫折与失败,苏洵并未气馁消沉,而是选择紧闭家门,潜心钻研六经百家之学说。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和不懈探索,他终于形成了独特的文风——古朴高峻、笔力雄健,犹如高山巍峨耸立,令人仰止。

    嘉佑元年(公元 1056 年),对于苏洵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他带着长子苏轼和次子苏辙踏上了前往京城之路,并将自己精心撰写的文章呈献给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展卷一读,不禁为之惊叹赞赏,对苏洵的才华给予了极高评价。

    自此之后,苏洵之名迅速传播开来,其文章如同一股清流注入文坛,引得众多学者竞相争相传阅,并纷纷效仿其古朴、纵横且峻峭的文风。

    苏洵的文章深受着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的浸润和熏陶,尤其在论辩方面表现得尤为卓越。

    就拿他那篇脍炙人口的《六国论》来说吧,开篇伊始便犹如洪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地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一论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吸引住了读者们的目光,并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作者究竟会如何对此展开论述。

    接下来,苏洵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论点,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场严密而又精彩绝伦的论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