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小时候经常去山上摘的,有时候饿得很了,就靠它来充饥。”
将篝火上添了柴,又把剥了皮的兔子穿上树枝,抹上带在包袱里的盐巴,就这样架在火上烤。
说实话这样烤制出来的肉食味道真的不怎么样,但是孟初冬和明雪河都不是挑剔的人,分食了一只兔子,又吃了几个果子,两人便牵了马出发。
一路上,明雪河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种地形应该或者说可以布置什么样的战术,每一个地方可以做什么样的埋伏。
或者随便挑个地方,让孟初冬自行做两方对战的模拟,事后再由明雪河说出其中的问题和亮点。
战术,或者说是战略的意义,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渗入了孟初冬的思维当中。
有时候看到有些奇特的地形,孟初冬甚至会主动停下来研究一下,如果他在这里,优势情况下该怎么做,劣势情况下又该怎么做。
实际上在野外,没有各种调料的时候,野兽的肉一般都不怎么好吃,咱们自己家做肉的时候都要煮掉血沫,烤制的肉都是腌制过的,外加放很多孜然等,其实除掉了或者掩盖了某些不好的气味,所以在野外随随便便烤制了什么就很好吃,很难。
另外,野外的果子如果在鸟雀和各种动物的搜刮下还有的剩,一般都是不怎么好吃的,所以明先生说能吃,孟初冬说充饥,意思其实就是一般没人吃,只是没毒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