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面的汉军旗,一拨两百人对付左侧的绿营兵,一拨则对付右侧的绿营兵。
由于是临时建设的大营,城内除了少数官邸和粮库,便是空荡荡的地面。
踏着齐膝深的积雪,大致以二十人为一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色可色那对上了同样拿着火枪冲过来的京师火器营。
虽然叫做京师火器营,不过他们手里拿着的还是火绳枪,这种火枪的最佳射程在一百米左右,而对于特鲁琴人的新式火枪来说,三百米还可以瞄准射击。
此时,散兵线式的战术虽然在欧洲开始出现,但大多数情形下依旧是排队枪毙的战术,远在异域的清兵也不例外。
何况,就算是火器营,其火枪配置也只有三成,长枪、刀盾,依旧占据这另外两成,眼下处在最前面的就是火绳枪兵,其后就是长枪兵、刀盾兵穿插布置。
当然了,在阿桂的心目中,先用火枪射击一阵,多少也能击倒一些敌人,趁着敌人慌乱的时候,再将他认为最精锐的刀盾兵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拼的牺牲一些,只要冲入敌阵,那就是自己的天下了。
“砰”
就在此时,对面的火枪开始射击了!
阿桂作为参赞大臣,虽然带着的是火器营,但也有一百满洲八旗护卫他的安全,尽管在雪地里行走不便,但他依然骑在马上。
“距离一百丈还能射击?”
见到这一幕后,阿桂的脸色顿时白了。
更令他惊讶的后面。
对面敌人的第一排还能边走便发射!
“能够不用装填弹药就能连续发射三轮!难怪连永常、萨喇尔都败在他们手下!”
三轮过后,第一排的人立即闪到后面,将位置让给第二排、第三排,然后就是轮番的射击!
“快上抬枪!”
阿桂大叫道。
清军普遍配置了抬枪,射程与特鲁琴军的新式步枪差不多,但既然火绳枪的配置就不多,抬枪肯定也不多,何况在火器营的编制中,需要三人共同负责一杆抬枪。
就在对方正在手忙脚乱排兵布阵时,两百特鲁琴亲卫团士兵的锥形子弹依旧在不紧不慢地射过来,一阵枪响过后,火器营至少倒下三成的人,这样后面正在挤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