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芒的计划是:先用既能利用侧风满帆行驶,还有船桨加持,速度较快的奥斯曼大型桨帆船靠近特鲁琴战舰,然后利用其体型庞大的特点吸引其靠近,由于己方战舰较多,就可以慢慢围住它们。
第二梯次是只有风帆动力的奥斯曼盖伦船,他们虽然体型不如桨帆船大,但机动灵活,可以从打成一团的战场上穿插进去,然后伺机对敌舰进行致命一击。
自己的三艘战列舰则作为第三梯次,如果前面两拨战舰都不奏效的话,剩下来的特鲁琴战舰也不会有太多,届时在己方侧舷位大量火炮的轰击下,可保万无一失。
就在阿尔芒制订了战术的时候,邓翊也开动了脑筋。
“敌人已经出动了,看来敌人打的主意是让奥斯曼战舰当炮灰,然后法国战舰在对自己进行最后一击,奥斯曼人的战舰先不说,按照情报局的说法,法国人的战舰底层火炮都是三十二磅、二十四磅的,中层也是十二磅的,每侧两层加起来就有三十门以上的火炮”
“还都是货真价实的大口径动辄几千斤重的加农炮,威力不可小觑,还有,其船帮都是厚达一尺以上的橡木板,并不容易击穿,幸亏”
他很快也下达了命令。
“随行货船立即离开战场,驶往大海深处”
他之所以下达这个命令,而不是沿着东海岸北上,是因为如果北上的话,敌人的船只依旧可以追得上,在没有风帆加持的情况下,光凭蒸汽动力,特鲁琴战舰的速度并不占优。
而驶往西面的大海深处,由于是逆风,敌船想要跟上来虽然也行,但不是要戗风而行,便是只利用划桨,那样的话想要追上己方船只几乎不可能。
“两艘快船在外围游弋”
这也是此时所有势力海军的惯常做法,游弋既是为了把握战况,又是为了往来穿梭下达新的命令,否则大战一旦展开,战场势必会拖得很大,想要光凭主桅杆上的了望手观察旗语来变更命令并不牢靠。
“剩下五艘主力舰成一字型迎上去!”
这下海军们便有些茫然了。
对面高速驶过来的大型桨帆船至少有二十艘,想用穿梭战术侧击它们谈何容易?
何况一旦传过去,其后面还有同样数目的盖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