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大桥的时间”
“进而提前携带火药包埋伏在大桥下面,随行的马车只有两辆,都是为王妃准备的,其余的都是骑马,桥下的人可以通过判断上面传出来的声音来引爆火药包”
“根据对散落在河面上炸药包碎片的分析,火药包使用了拉发式装置,这在我国已经很普遍了,但在欧洲诸国还很罕见,但也不是没有,根据职部得知的消息,英国人肯定已经有了,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显然是有了”
“还有,引爆炸药的那人当场被炸的粉身碎骨,这样的事情除非与我国有深仇大恨才会做出,根据情报局对各国国民状况的分析,此人多半是一名伊教徒,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暴行,而是圣战者的行为”
“虽然方式略微不同,但在波斯、奥斯曼都屡见不鲜”
“刺客组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
“遗憾的是,此人被炸的支离破碎,头部倒是还在,但面部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按照其轮廓来看,此人显然是一名高鼻深目者,不是高加索人就是欧洲人”
“当然了,这也不能完全肯定,在东方,哈萨克、准噶尔人中也有少量这样类型的人”
“此人显然训练有素,穿着时下我国牧户的惯常袍服,显然是为了掩人耳目,但也不敢完全肯定他是不是我国的牧户,你们也知道,我国的牧户部族众多,有蒙古人,也有高加索人,还有这两种的混合部族”
“我国对火药的管理十分严格,他们想从我国的军队、施工单位、火药厂得到此物几乎不可能,当然了,由于施工单位大多都在野外驻扎,看管不严丢失的但害怕追究责任不敢上报的估计也有,并不能完全肯定”
“另外,他们对我国桥梁的结实度显然不太清楚,认为这样一个火药包就能将其完全炸塌,并能击毁马车,这座石桥表面上看起来时拱形结构,但其表面却使用了混凝土预制板,其粘结处也用上了水泥,不是这样一个火药包能够一下摧毁的”
“故此,职部认为,这多半是一件多方势力参与的重大事件”
“谁对我国最仇视?这样的势力实在太多,俄国人不用说了,眼下我国正与其大战,任何能扰乱陛下心思的行动他们都乐意采用”
“然后像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