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李全亡,收复忠义军而喜吗?
未必,赵官家在看到赵竑已死四字时更为激动,人之有私,皇帝也不例外,相较于李全而言,在赵官家心中济王的威胁更大。
赵官家就是被史弥远推上帝位的,他比旁人更明白左右帝王更替的外在因素,无论赵昀想不想,史弥远还是会这么做。倘若情景置换,赵竑有了这个外因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赵昀听到赵竑死讯才会欣喜若狂。
“官家,诸事落定,这忠义军该如何安排?”史弥远拱手问道。
“史相之见呢?”赵昀一手撑在龙椅上,双目直视史弥远。
“忠义军人手这么多,若是安排在一地,也不好管辖,不如分予赵葵、孟珙、曾式中。”史弥远提了一策。
赵昀心中不屑一笑,但脸上做迟疑:“朕新登极,对诸家兵事尚不透彻,但史、曾、赵三人皆谏言不可分割忠义军,以免削弱其强劲战力,化作平庸。”
史弥远一听,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便改了口:“既然诸将都这么说,那就保留忠义军制,不过其统帅人物官家可有安排?”
“杨妙真率部归降,也是忠义军最高阶的武员,且在军中威望甚隆,不如由她继续统领如何?”赵昀踢了一个不可能的人选,探一探史弥远的口风。
“官家,这万般不可啊!一来杨妙真是降将,迫于形势归顺大宋,其心还需细细考量,一时半刻不可为以重任。二者即便杨妙真武艺超然,但毕竟是个女将,若让她统领三军,传出去还以为大宋无将矣。”史弥远摆明原因,句句在理。
“那就把史嵩之调到湖州,主理忠义军事宜如何?”赵昀又成心恶心了一把史弥远。
“这……史嵩之主持襄阳府库,如今颇见成效,临时换人只怕会功亏一篑,不如将忠义军调到襄阳,以充京湖防务。”史弥远见招拆招,他决心要把史嵩之培养为封疆大吏,一方帅臣,京湖是大宋门户,史弥远断不会把史嵩之调到他地,要不然这些年的精英不就白费了。
“倒也不是不可,只是京湖兵马已经过盛,忠顺、枣阳、鄂州兵都需要供养,如今再加一支四五万人的忠义军,京湖制置使有能力调配调度吗?”赵昀在史弥远入宫之前已经做过文章了,一只兵马入地方,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