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此言差矣。”一旁的赵忠笑眯眯地说道,看似在反驳张让,实则话里有话,“袁将军此战,确实打得漂亮,但功劳也不能全算在他一人身上,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也是功不可没嘛。”
张让闻言,顿时心领神会,阴险地笑了笑:“赵常侍说得是,说得是。皇甫嵩和朱儁,才是平叛的主力,袁尚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他们这些宦官,最擅长的就是玩弄权术,挑拨离间。他们表面上也在夸赞袁尚,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贬低袁尚的功劳,抬高皇甫嵩和朱儁的地位,以此来分化武将之间的关系,削弱武将的势力,维护他们自身的统治。
不过,此时的刘宏,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根本没有注意到宦官们的小动作。他一心想着如何享乐,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对于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浑然不觉。
袁尚的名字,就这样,带着颍川大捷的光环,进入了朝廷高层的视线,也成为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有人欣赏他的才华,有人嫉妒他的功绩,有人想拉拢他,也有人想打压他。
袁绍,也收到了颍川大捷的消息。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竟然在战场上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并且被朝廷封为“征南大将军”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好!我袁本初的儿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袁绍抚掌大笑,声音洪亮,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一直对这个庶出的儿子,寄予厚望,如今看来,袁尚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一旁的管家,也笑着恭贺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公子显甫,少年英才,此战扬名,必将名震天下,为袁氏一族,再添光辉!”
袁绍,笑容满面,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之色。袁尚的崛起,固然让他感到高兴,但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潜在的压力。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势力庞大,但也因此,成为了朝廷和各方势力忌惮的对象。袁尚的锋芒毕露,固然可以为袁家增光添彩,但也可能会引来更多的关注和猜疑。
“此事你怎么看?”袁绍收敛了笑容,转头看向逢纪,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逢纪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老爷,公子此战大捷,固然可喜可贺,但也需谨慎行事,切不可锋芒过盛,以免招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