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内,车水马龙,繁华喧嚣。袁尚备好拜帖与礼物,带着典韦和赵云,前往名士蔡邕府邸。蔡邕乃当世大儒,学富五车,名满天下,能得其赏识,对袁尚在洛阳立足大有裨益。
蔡府位于城东一处幽静之地,朱门高墙,绿竹掩映,颇具隐逸之风。门房见是车骑将军安平侯袁尚亲至,不敢怠慢,连忙入内通报。
不多时,一位须发斑白,面容清癯的老者,在仆人的陪同下,快步迎了出来。正是蔡邕。
“显甫贤侄大驾光临,蔡邕不胜荣幸,快快请进!”蔡邕拱手相迎,语气热情,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与审视。
袁尚连忙上前,执晚辈礼道:“晚辈袁尚,拜见蔡公。”
蔡邕捋须笑道:“贤侄不必多礼,早闻显甫文武双全,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他目光扫过袁尚身后的典韦和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却未多言,引着袁尚一行人进入府中。
蔡府内院清雅别致,曲径通幽,花木扶疏。蔡邕将袁尚引入书房,分宾主落座,奉上清茶。
“老朽久居洛阳,却少有与显贵往来,今日显甫贤侄能来,实乃贵客。”蔡邕开门见山,语气坦诚。
袁尚谦逊道:“蔡公乃当世大贤,晚辈仰慕已久,今日特来拜会,聆听教诲。”
蔡邕闻言,抚须一笑,眼中赞赏之色更浓:“贤侄过谦了。听闻贤侄在幽州大破鲜卑,斩杀轲比能,真乃少年英雄,为国建功。”
袁尚摆手笑道:“不过是尽匹夫之责罢了,不敢居功。倒是蔡公的学问,才真正令晚辈敬佩。”
蔡邕来了兴致,捻须问道:“哦?贤侄也读过老朽的书?”
袁尚微微一笑,信手拈来:“蔡公所着《劝学篇》,文辞斐然,立意高远,晚辈曾反复诵读,受益匪浅。其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更是令晚辈铭记于心。”
蔡邕听得连连点头,眼神愈发柔和。他一生着书立说,最喜人称赞其学问。袁尚年纪轻轻,竟能熟读其作,并引经据典,足见其并非寻常纨绔子弟。
两人谈论起经史子集,从孔孟之道,到老庄之学,再到诗词歌赋,袁尚皆能侃侃而谈,见解独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