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商贾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股足以与世家大族抗衡的商业势力。
设立钱庄,发行票据,吸收民间游资,再将这些资金,以低息贷给中小商人,扶持商业发展。如此一来,既可繁荣冀州经济,又能将世家大族的大量财富,通过商业活动,源源不断地吸引到自己手中。
届时,经济命脉尽握于手,世家大族即便富甲一方,又能奈我何?
袁尚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在纸上挥毫泼墨。
“立商会,通有无,聚财力,强民生。”
寥寥数语,却已勾勒出冀州未来经济发展的蓝图。
他放下笔,目光炯炯,心中豪情万丈。
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又如何?
我袁显甫,便要以商业为刀,釜底抽薪,让他们空有万贯家财,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崛起!
窗外夜色愈发深沉,袁尚却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他仿佛看到,无数的金银财宝,如同涓涓细流,汇聚而来,最终形成滔天巨浪,将一切阻碍,尽数冲刷殆尽。
他嘴角微微上扬,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幽默与自信:
“世家诸公,准备好迎接我袁显甫的‘糖衣炮弹’了吗?”
袁尚起身,走到书架旁,取下一卷竹简,细细研读起来。竹简之上,记录的正是冀州各郡的户籍、田亩、赋税等信息。
想要推行商业新政,必须先摸清冀州的经济底细,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夜无话,袁尚秉烛夜读,直至东方泛起鱼肚白,方才合眼歇息。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书房内,驱散了夜间的寒意。袁尚精神抖擞地起身,洗漱完毕,用过早膳,便召集徐庶、石韬前来议事。
“元直,广元,请坐。”袁尚笑容满面,示意二人落座。
徐庶、石韬二人见袁尚神采奕奕,亦是精神振奋,拱手道:“侯爷早安。”
袁尚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二位先生,昨日与典韦商议募兵之事,颇有收获。今日请二位前来,乃是想与二位商议一下,如何发展冀州商业,开源增收。”
徐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问道:“侯爷欲发展商业?不知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