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能侥幸立功,皆是卢公运筹帷幄,将士用命,袁尚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他语气谦逊,但眉宇间,却也难掩一丝得意。 毕竟,被人夸奖,总是令人心情愉悦的。
卢植捋须大笑:“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 不过,你的功劳,老夫可是看在眼里的。 此番封赏,你当之无愧。”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只是,显甫,封侯拜爵,固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责任更重。 朝廷对你期望甚高,你日后更要兢兢业业,不可懈怠,切莫辜负了陛下的恩宠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袁尚神色一凛,郑重拱手道:“卢公教诲,袁尚铭记于心。 定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不负圣恩。” 他心中清楚,这都亭侯的爵位,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枷锁,将他与这个风雨飘摇的汉室王朝,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也只能勇往直前,尽力而为。
宛城外,汉军大营。
皇甫嵩与朱儁,正对着沙盘,愁眉不展。 围攻宛城月余,城池依旧坚如磐石,守军顽强抵抗,汉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
“义真,这宛城守将,着实难缠,如此下去,恐怕…” 皇甫嵩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朱儁眉头紧锁,沉声道:“再难也要攻下! 黄巾贼势大,若不能尽快平定宛城之乱,恐生变故。” 他性格刚毅,不轻易言败,但面对久攻不下的坚城,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份帛书,神色激动:“两位将军!洛阳捷报!”
皇甫嵩与朱儁对视一眼,心中一动,连忙接过帛书,展开细读。 当看到“广宗大捷”、“斩杀张角、张梁”、“袁尚都亭侯”等字眼时,两人皆是震惊不已,脸上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惊喜和振奋。
“好!好!好!广宗大捷!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皇甫嵩激动得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广宗大捷的消息,如同及时雨一般,滋润了他们久旱的心田,也让他们看到了平定黄巾之乱的希望。
朱儁也兴奋地握紧了拳头,朗声道:“袁显甫,真乃英雄少年! 没想到,他竟能如此迅速地攻破广宗,斩杀张角、张梁,真是后生可畏!” 他语气中充满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