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弹奏一曲,让老朽也开开眼界?”
袁尚略作思忖,点头应允道:“既是蔡公盛情相邀,晚辈便献丑了。”
他走到古琴前,指尖轻抚琴弦,感受着琴身的温润质感。这张“焦尾”琴,果然名不虚传,音质醇厚,余音绕梁。
袁尚深吸一口气,调整心绪,脑海中浮现出一首乐曲——《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气势恢宏,金戈铁马,最能展现英雄气概。
他凝神静气,指尖拨动琴弦。琴声初起,低沉浑厚,如战鼓擂动,瞬间将书房内的气氛变得肃穆起来。
随着指法的变化,琴声逐渐激昂起来,时而如万马奔腾,气吞山河;时而如刀光剑影,寒光凛冽;时而又如金戈撞击,铿锵有力。琴声时而高亢激昂,如千军万马冲锋陷阵;时而低回婉转,如英雄末路悲歌长叹。
蔡邕原本只是随意一提,想看看袁尚的琴艺如何,却没想到,袁尚一出手,便让他大为震惊。这琴声,哪里是寻常的抚琴弄乐,分明是战场厮杀,英雄豪迈!他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一旁的蔡琰,原本对袁尚抚琴并未抱太大期望,只是出于礼貌静静聆听。然而,随着琴声的流淌,她的神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她原本平静的眼神,渐渐变得惊讶,好奇,乃至震撼。她从未听过如此激昂慷慨的琴声,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令人热血沸腾。
一曲《十面埋伏》终了,余音绕梁,久久不散。书房内一片寂静,蔡邕和蔡琰都沉浸在琴声的余韵之中,久久无法回神。(汉末时期的琴是七弦琴,可以去某音搜索听一下)
蔡邕率先回过神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赞叹:“妙哉!妙哉!显甫贤侄的琴艺,真是出神入化,老朽生平所闻,从未有如此令人震撼的琴声!”
蔡琰也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看向袁尚的目光,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的偏见和审视,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与好奇。
“袁公子,这……这是什么曲子?为何如此……如此激昂?”蔡琰忍不住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动。
袁尚微微一笑,拱手道:“此曲名为《十面埋伏》,乃是晚辈偶然所得,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