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邺城周边十县的县令、县丞,限三日内抵达邺城刺史府,参与议事。其余各县主官,按距离远近,分别限定在五日、七日、十日内抵达。文书需八百里加急送出,不得延误!另外,立刻派快马去幽州,请军师荀攸,尽快选调一批精干可靠的官吏南下”
徐庶和石韬躬身领命:“喏!”
待二人退下,屋内只剩下袁尚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沉沉夜幕笼罩下的邺城,思绪万千。
要打破世家垄断,土地、人口、官职,这三项是眼前的硬骨头,必须啃下来。但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根源——文化教育。
世家子弟自幼读书识字,垄断了知识,进而垄断了话语权和上升通道。寒门子弟,甚至普通百姓,连字都不识,如何与他们竞争?如何明辨是非?
“不破除知识垄断,改革终究是空中楼阁。”袁尚喃喃自语。他想起前世的一些基础读物,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最适合启蒙。
“三字经……千字文……”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现。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但其蕴含的道理和启蒙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能在冀州,乃至将来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广这些基础读物,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识字读书,那将从根本上动摇世家大族的统治基础。
想到这里,袁尚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军事征伐,更是文明的播种。
“得找个时间,把这些东西默写出来。”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连日来的奔波和谋划,确实耗费心神。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袁尚给自己打气,“先把眼前的土地和人口问题解决了,教育之事,也得尽快提上日程。”
他转身回到案前,拿起毛笔,开始构思明日会议的具体细节,以及推行新政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应对之策。烛光下,他的眼神愈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