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口中的小何师傅,变成了现在的何师傅,何大厨。
何雨柱出去做家宴,每次带回来的糕点,大部分都进了雨水的嘴里,乐得她直呼她哥比她爹都厉害了。
在雨水的记忆里,以前何大清出去做菜,偶尔也会带些糕点回来,何大清也会吹嘘这是自己手艺好,主家的谢礼。
只是在她爹走之前的一年多里,她再也没有吃过何大清带回来的糕点了,也不知道是她爹手艺变差了还是怎么的。
所以在雨水的观念里,只有手艺好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谢礼。
每次何雨柱听到雨水因为这些糕点夸他手艺好的时候,都会嘴角抽搐,哭笑不得。
在他的印象里,何大清的手艺肯定没得说,至于后来为什么见不到那些谢礼了,他也清楚是怎么回事。
自家的小棉袄都没得吃了,那肯定是进了何大清的小心肝儿白寡妇的嘴里了。
毕竟小棉袄哪有小心肝重要的。
这些糕点雨水一个人也吃不完,何雨柱每次带回来,也会分一些给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家。
不管剧里这两人是怎样的,就现在他们对何雨柱的态度,就值得他真心对待。
何大清走了之后,雨水基本上都是由一大妈照顾,何雨柱以前还旁敲侧击的问过雨水,没听到过她受什么委屈。
聋老太太更是把何雨柱宝贝得不行,以前时不时的就会给他些钱,生怕他没钱花了。
现在施行票证制度之后,聋老太太每月的粮票也全都拿了出来,从没想着去倒卖粮票。
四九城户口的居民,每人每月有八斤白面的定量,孤寡老人每月额外多发五斤。
有工作的,视分工不同,单位每月额外会发一些白面票。
像轧钢厂每人每月就能发十斤白面票,闫埠贵这种教师岗位则是每人每月四斤。
聋老太太每月十三斤白面票全都贡献了出来,何雨柱也从没在吃的上亏待过她,只要有好吃的,总有她的一口。
自从开始施行票证制度之后,倒卖粮票的人是日益增多。
一斤白面一毛八,一斤粮票的价格是两毛往上,票比粮贵你敢信?
就拿闫埠贵家来说,以前他家还偶尔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