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闲王 > 第二章 古怪标题(3/5)


    占据上书主干部分乃是三张图,像是切开胡饼似的图。

    分别写着是各镇节度使兵额、诸道人口以及武官晋升对比图。

    三张图中,安禄山所占份额乃是最大的。李隆基将这一切收入眼中,不由得隐忧阵阵。

    天下兵马,几乎半数,在安禄山麾下,河北河东的赋税户口,亦雄于天下,更别提近年以来,天下武官的擢升,大多出自范阳镇;可是,朕若是罢免安禄山,岂不是让天下武人寒心,认为朕不信任边庭将帅,若是削减安禄山的官职,岂不是让天下人认为朕刻薄寡恩,赏罚不明?

    李隆基心中思绪万千,一盏清茶不知何时喝完,犹自端着杯盏啜饮,目光停留在上书之上。

    良久,李隆基沉声道:“高将军,命人将天宝以来,各镇兵马、衣粮文档取来,再命中书门下呈送十年以来武官擢升名册,命各镇进奏院呈送今岁所耗资财。”

    “喏。”高力士躬身而退。

    李隆基垂首看向三幅图,脑中浮现出不久前亲自赐予安禄山三镇旌节的画面,君臣情深义重之下,似乎还有更大的危局。

    那些信誓旦旦宣称安禄山心怀不轨的言语,再度浮上心头,成为李倓上书的注脚。“此子却有几分才干,只盼可堪造就,能成大器。”李隆基眉头舒展,喃喃自语,对李倓的的态度变得欣赏起来,似乎忘记了方才李倓先行离席的无礼举动。

    这也正常。

    毕竟李隆基也不是什么在意礼法的人,某位贵妃此刻还在后宫躺着呢,而她的前夫刚刚从殿中离去。

    望着平放书案的文章,李隆基越看越满意,忍不住和其他的文章做对比。

    一经对比,高下立判。

    建宁王的文章虽然没有什么文采,却言之有物,条理清晰;而永王的辞赋,虽然辞藻华丽,行文隽秀清逸,可归根到底,还是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除了炫耀文采,一无是处。

    古人云,文以明道。

    百余篇文章,唯有建宁王的上书言之有物,针砭时弊,没有连篇累牍的大道理,只有切实相关的数据,有理有据,有因有果,近来群臣奏疏中有如此出众者,亦不多矣。

    至于旁人的上书,李隆基看过一眼之后,便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