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相位数载,杨国忠早已不是那个“使知度支”就心满意足的蜀郡小官,他想要真正做相国,秉持国政,号令天下的宰相!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国忠缓缓一拜,稽首久久不起。生在蜀郡,长在益州,杨国忠自小听着诸葛武侯的故事长大。
没有坏人不希望自己成为忠良,没有奸臣不希望自己能够洗白。
“相国要如何行事?”李瑁看着杨国忠的眼睛询问道。
政变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没有缜密的计划和足够的实力,一切都将沦为笑谈。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杨国忠展开一副华清宫的舆图,轻声解释道:“李磷先除太子,右羽林变生肘腋,圣人当陷于危难,山下犹有数千兵马,届时……”
李瑁眼前一亮,抢过话头说道:“届时孤典兵登山,诛杀逆贼,圣人必以孤为太子!”
“非也。”杨国忠摇了摇头,李瑁顿时迷茫。
在李瑁的不解中,杨国忠站起身打开西面的窗户,轻声说道:“大王当星夜返回长安,持天子密诏,监国抚军,典龙武军围华清宫!”
“回长安?”
李瑁没有反应过来,惊讶的问道。
“然也。”杨国忠点了点头,李瑁不知道长安的意义,杨国忠却清楚无比。
不能迅速掌握百官朝廷,号令三军,即便迫使天子禅位,又有什么用处?
终究不过一场笑话。
“长安告急的使者已然抵达华清宫,若是圣人即刻启程,永王之谋或有三分可成,若是圣人无所处置,永王……”杨国忠摇了摇头,似乎看到了李磷的下场。
李隆基五十载天子,经历过无数阴谋诡计,皇室内斗,李磷的小手段连杨国忠和李亨都糊弄不了,谈何对付从武周朝一路杀上皇位的李隆基?“某命人在山中潜伏,若见永王事发,大王即刻下山,一刻不要停留,沿途驿站都有人马接待,直奔长安,持圣人密诏入宫,聚三军将,兵发华清宫!”杨国忠在舆图前,为李瑁安排路线,见李瑁犹然踌躇,轻笑道:“御史中丞在春明门外驿站等候大王,若大王行事有所不定,可问中丞。”
“孤知道了。”李瑁点了点头。
“咕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