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史上最强大学 > 十八、烦恼(2/6)
谈人生,一个天天起早摸黑去中关村软件公司996当程序猿。至于黄高华那小子,据说家里有个年产值上千万的厂子,已经打算留在家里子承父业,羡慕得全专业上百号人眼珠子通红。

    徐生洲想好了,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去数院好好听几节课,一方面坐实自己热爱数学的光辉形象,另一方面也是诚心向老师请教,希望得到他们认可,——或者通俗一点说,就是准备装个大的。数院可不像计院那么寒酸,它们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别说长江、杰青,就是院士都有2位。这是要狠狠刷一波存在感,得有多少点积分?

    也正因为数院藏龙卧虎,刷脸的时候必须小心点,做好各种准备,否则那不是赚分,那是找啐。最简单的例子,数院老师随便问几个基础知识点,徐生洲答得出来吗?

    徐生洲之所以能写出那几篇论文,不是他有多厉害,而黑系统帮忙作弊,在目标上画个圈,还在上标好方向、修好路,他只管踩着油门直奔目标去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走这条路、是否还有别的路、别的路能否走得通,他一概不知。

    而别人搞科研呢?目标正不正确,不知道;方向对不对,不知道;此路通不通,还是不知道。总之一切凭着经验和直觉来。整个科研过程就像在河里摸鱼,运气好,没准刚下水就摸到一把金斧子;运气不好,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只摸到几条小鱼小虾。

    摸鱼结果的测不准性,导致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往往一颗红心,好几手准备。一方面要把基础打牢,广泛学习各相关分支的知识,一方面在确定主攻方向的同时,还保有其他几个兴趣点,全面撒网,重点捕捞。——实在摸不到鱼,顺便逮几只螃蟹、捞几个河蚌也行啊,总比空手而归强。说不定捞的河蚌里面,还藏着颗拳头大的夜明珠呢?

    所以,真正的科研人员都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只要和你随便聊几句,就知道你是不是圈里人。像徐生洲这样自身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稀松的薄皮大汤包,别人随便一捅,就会汁水四溢,马上露馅。或许别人不好说是他剽窃或抄袭,但内心是会打问号的。如此一来,还想得到对方的真诚认可?

    徐生洲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好在22岁也不是很大的年龄,虽然比不上十几岁小年轻的头脑清明,但有智慧时间(永久固化)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