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十五、抱粗腿(2/6)
,随随便便申个藤校、拿个全奖。等毕业做几年博后再杀回来,有成院士照着,教授、优青、杰青,可以一路青云直上。”

    徐生洲道:“我还没想那么远。”

    衡平话锋再次一转:“听说,你最近又在憋大招?”

    徐生洲记得昨天成老爷子过来的时候,衡平也在人群之中,显然他应该知道自己要写一篇关于重数一猜想证明的论文。既然知道,还这么问,那肯定是有什么想法。

    为了防微杜渐,他干脆把话说绝,省得对方多想。毕竟有些话,还是一开始就说明白比较好。给人无谓的希望,就像绿茶婊的多情、资本家的画饼,都是罪恶:“也不是憋大招。我对典型群表示论一直比较感兴趣,发在国内《数学月刊》上的几篇论文,都是关于这一方面的。对于重数一猜想,很早就有了大致想法,最近才理顺思路,只是写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衡平苦笑着说道:“我没别的意思,就是看你最近忙不忙。如果不太忙的话,想请你参加我申报的校级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放心,目前项目组就我一人。我觉得你要是参加,咱们可以好好搞一下。”

    衡平也是苦啊!虽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但本科却是普通双非高校,在学历查三代的今天,根本没希望进c9、2或者评“青千”。好在读博期间发了几篇不错的论文,得以在京城师范大学谋一份“青年研究员”的教职。所谓“青年研究员”,就是进来时不给编制,考核后非升即走,逼得“青椒”(青年教师)们入职之后必须拼命写本子、发论文,才能通过考核,获得终身教职。如果没通过,则必须时刻准备离职,寻找下家。压力那叫一个大!hd路某大学的姜博士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即便他能通过考核,依然前途渺茫。没有“青千”头衔,以后就很难评上“优青”。没有“优青”,几乎就不要奢望“杰青”,更不用说“长江”。如果不出意外,就只能像大学里的普通教授一样,教几十年书,搞一辈子无足轻重的研究,然后寂寂无闻退休。

    也不是说衡平躺平了不想努力,实在是数学太讲天赋,也最吃青春饭,想不出就是想不出,学不会就是学不会,熬夜爆肝也没用。衡平自认有点数学天赋,但也就比普通人强那么一点儿,——真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