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引进一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级别的高层次人才?”何兴华脸上的笑容顿时垮了下来。他是人事处长,最知道其中的难度,于是看着徐生洲的脸色字斟句酌地商议道,“领导,就凭咱们学校这名头,想挖个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过来,恐怕是难了点吧?”
何止是难了点,就算直接砸个百万、请他们来当副校长,估计人家都不稀罕!
徐生洲笑道:“何处长听说过‘猪跑学’吗?”
“嗯?”何兴华顿时满脸黑人问号。
徐生洲解释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功先生带研究生,苦于那时候的学生被时代耽搁,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基本功太差,很多文化常识都不知道,又没有现在摆渡、必乎这样的网络平台给出解答。于是他就为学生们开了一门课,没有固定的范围和教材,就像聊天一样,说到哪儿是哪儿,但核心是古代的文史常识,他自嘲这门课叫‘猪跑学’,即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换句话来解释就是,你没读过古代文化典籍,没有真正尝过猪肉的味道;可我吃过,就给你们描述一下,让你们看看猪跑,至少以后不会闹出尧舜是一个人、澹台灭明是两个人这样的笑话。”
陶文霞道:“这内容就相当于王力的那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徐生洲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两者虽有重合的部分,但还不太一样。《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典章制度多一些,而‘猪跑学’更多是古代家庭教育(‘庭训’)、私塾教育(‘耳提面命’)、师徒传授(‘口耳相授’)等的综合。古代很多知识是不写在书本上的,要靠这种私底下的熏陶、授受、谈话才能知道。比如说大战三百回合的‘回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卖官鬻爵的‘鬻爵’,又是怎么一回事?不接受这样的耳濡目染,你对很多知识点了解就不深,甚至会闹笑话。古人所说‘家学渊源’,就是指的这些。”
陶文霞点赞道:“徐校长真是学识渊博!”
“渊博什么呀!就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碰巧听过中文系的这么个讲座,说得还算有趣,就记了下来,跟你们显摆显摆。”徐生洲主动爆了自己的黑料,然后对何兴华说道,“有‘猪跑学’,也就可以有‘挖墙脚学’。虽然文雅一点的说法叫‘人才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