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万一我考不上研,我还能继续搞学术研究吗?”旋即又补充道:“虽然以前搞科研的主力是大学生,甚至还有华先生这样的初中生、陈(学庚)先生这样的中专生,但现在毕竟不一样了,好像、好像研究生很多。”
徐生洲道:“对于科研工作来说,学历是重要条件,有时还是充分条件,但绝对不是必要条件。不过要想做好科研,有两个东西必不可少,一是扎实的知识储备,这你做得不错,二是正确的科研方向,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读大学也好,读研究生也好,无非就是为了这两个。特别是方向,为什么研究生的时候老师叫‘研究生指导老师’?因为经过一二十年系统的学校教育,知识这东西,很多时候都可以自学,唯独研究方向,刚刚踏足科研的人往往不知所措,必须有人指导。当然,自己摸索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容易误入歧途,试错成本太高。比如那些研究永动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
巫逸林就算再傻,也听出了徐生洲想要表达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我误入了歧途?”
“也不算误入歧途,只是做些了意义不大的工作。所谓科研,应该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一步,创造新的知识。”徐生洲怕他听不明白,就举了个例子,“比如你现在教学生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这是知识,学会知识后就是做题,尝试在各种情况下的运用,有的题目简单一点,有的题目难一点,题目做多了、会做了,知识点就掌握得更牢。但我们一般不会把这种做题的过程称之为科研。明白为什么吗?因为它没有创造出新的知识。”
巫逸林的面色顿时变得更加青黑。
徐生洲连忙安慰道:“不过还好,你现在还年轻,还在打基础,多做题、多尝试点运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关键是你要先考上研究生,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现在的积累就会变成你厚积薄发的力量之源。”
巫逸林沉默良久才说话:“谢谢你的指点,不然我还在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考研,我会努力的!”
从巫逸林的表情和言语里,徐生洲似乎找到了他考研四战皆败的根源。
巫逸林能考上江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得到系主任的青睐,还发了几篇文章,说明他智商没问题,数学专业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