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放眼全世界都有几十人、上百人在关注、在研究,每个人都想发论文、拿学位、争教职,都想成名成家,任何一点小的突破,都会鲨鱼见血一样,大家一哄而上,不把肉吃尽、骨髓榨干,绝对不松口。
至于数学界尽人皆知的霍奇猜想,猜猜全世界的研究者能不能凑个加强团出来?
所以真正有志于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学者,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看自己研究方向有什么新论文、新动向,争分夺秒!有了灵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论文,挂出预印本占坑。毕竟历史可记不住第二名。真要被人sop,徐生洲才是想哭都找到不到坟头!
好在系统大爷非常贴心,根据目前已经解锁的部分来看,它是两方面兼顾的,既在最开始的时候草蛇灰线般指示出正确的方向,又根据阅读、思考、交流的实际情况,在相对应部分展示更为清晰的细节,这让徐生洲有种带着攻略玩探索游戏的感觉,而且每一次努力都能照亮未知的领域,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这种快乐让他既兴奋又着迷,如果没有校务打扰,他愿意整天看书、思考、和人讨论,997都没关系。
他愿意,不代表别人愿意。就像老板喜欢加班,员工却未必喜欢一样。
衡平对此深有同感!
由于学校招聘新老师要走流程、研究生九月份才开学,所以成老爷子只能先给徐生洲配备2个大三的学生。大三学生虽然年轻勤奋,受徐生洲事迹的鼓舞,对代数几何也很有兴趣,但课本都没学完,你能指望他们帮上什么忙?
京城师范大学数院唯一能称得上对代数几何略有研究的只有衡平,也只有他能勉强和徐生洲进行对等的交流讨论。最开始讨论的时候,还是你来我往,讨论得热火朝天,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入不敷出,变成徐生洲在讲、他在边听边学,再过一两个星期,干脆就听不懂徐生洲在说什么,关键对方还要偶尔征询一下自己的意见:
“衡老师,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你觉得舒尔茨的拟完满空间(perfectoidspace)理论,在这里是否应该这么运用?”
每当这个时候,衡平就好像回到了那几年在漂亮国读博时的悲惨岁月。时间一长,他每天看到徐生洲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