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八九点钟,徐生洲接到奥昆科夫的电话:“徐,你的论文我看过了。”
“你的意见呢?”徐生洲知道他不会平白无故打越洋电话过来。
“写得非常棒!我和我的同仁都认为,只要发表,肯定会成为以后研究霍奇猜想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奥昆科夫语气非常坚定,“你对霍奇猜想的理解,比我之前想象的更加深刻,在当今学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如果某天早上我醒来,有人告诉我霍奇猜想已经被彻底攻克,我首先会想到是你。”
“谢谢!”徐生洲知道,之前所有的褒奖都是为了安慰之后的但是,“然后呢?”
“但是你的论文实在是太长了!天呐,如果不是前面有摘要(abstract),我都以为你发给我的是一本书稿,而不是一篇论文!”
“要不我删点?”徐生洲决定抢救一下。
奥昆科夫连忙劝阻道:“不用、不用!我倒有个好主意,你为什么不把这篇论文的格式改改,然后作为学术着作出版呢?它的内容、它的篇幅、它的价值,完全值得作为一本有意义的着作而问世,而且一本着作可比一篇论文更有影响力。”
“专着?”
徐生洲顿时震惊了,不是他不明白专着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太明白了,所以平时根本就不敢奢望。就像普通人见到女神一样,什么是女神?就是那种看一眼就知道,这辈子跟你没半毛钱关系没有的人。科研狗想进阶,少不了高分论文。同样道理,科研大佬想晋级,也离不开专着。
没有专着?呵呵,你还真是身残志坚啊!
奥昆科夫以为徐生洲没听明白,又解释道:“徐,你不觉得你这篇论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更适合作为学术着作么?不要担心出版社的事情,如果你在漂亮国没有熟悉的出版社,我可以帮你向一些着名的出版社引荐!”
就在此时,徐生洲听到熟悉的提示音“叮——系统发布新任务!
“说明:学术着作不仅可以系统展现作者对某一学科领域发展的深入了解和积极推动,也能证明和增强作者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管理者,首先应该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才能拥有与科研人员平等对话的学术基础和和共情能力。论文虽好,也不能贪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