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平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徐老师知道今年我第一次招研究生,倒是向我推荐了一个叫文优谈的学生,说是很有潜力。”
“很有潜力?!”张安平立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把他的简历给我看看。”
衡平马上递了过去。
邓国感觉自己像是起猛了,脑袋有点犯糊涂:文优谈是谁?有这号人吗?我怎么没印象?
熊海文、孔林燕也手忙脚乱找出文优谈的简历。张安平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终于字斟句酌地问出了两个人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从简历上,这个文优谈比较一般啊!”
衡平随即奉上文优谈的答题纸:“这是他做的题目。”
连本专业的衡平都看不明白,半个门外汉的张安平更是看得云里雾里。研究半天,他问衡平:“里面是有什么玄奥吗?”
衡平眼眶一热:原来我不是战五渣!
至少我和杰青是同一水平!
深感吾道不孤的他连忙解释道:“徐老师说,从文优谈的答题思路背后,可以看出他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
不管是张安平、邓国,还是熊海文、孔林燕,都眼神灼灼盯着答题纸,恨不得给烧出个洞来,却依然看不出所谓的“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体现在哪里。
良久,张安平首先选择放弃:“看来这个文优谈确实有点东西,你们可要好好培养,有不懂的地方多向小徐请教。”
这时研究生院的老师过来说道:“张院长,时间已经到了。您看?”
“那就开始吧!”
——————
下午一点多钟。
文优谈一手拎着凉皮,一手挎着没穿几次的西装,松松垮垮回到自己暂住的青年旅社。
风韵犹存的老板娘笑着问道:“考的怎么样?有希望吗?”
文优谈笑着摇摇头:“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还能有什么希望?我就是来感受一下复试氛围的,收拾行李,回去准备二战吧。”
虽然他嘴上说得轻松,其实心里还是颇为失落。
他出生在西南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城镇上,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