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至于“申博”(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可能是有生之年了。
学院改大学,在米国人看来可能只是无谓的字词游戏,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校名用“stitute”,达特茅斯学院、威廉与玛丽学院、波士顿学院校名用“lle”,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名为“university”的同行。但在国人看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必也正名”,好像不叫“大学”就低人一等,出门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何况在当前教育体系内,大学和学院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就比如学科门类,学院只要求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大学则要求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徐生洲的着眼点也正在此。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从来都不是校领导拍拍脑门就能决定的,至少对于地方普通院校是如此。它既要考虑你的师资配备,也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学科布局,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同时你自己也要考虑学校的学科建设,因为国家有规定,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要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徐生洲的设想,是把学校建成以文理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教育齐头并进的高等院校,所以他想瞄准3个学科门类来努力:
首先是人文学科。
学校已经将商务英语专业为英语专业;再依托《永乐大典》正本和《文汇阁四库全书》,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再加上金泽河、严长寿、黄柯3位历史学长江学者,办好历史学专业;依托收藏的40幅中外名画,结合学校旧有的动漫设计专业,办好美术专业。这算是文科基本盘。
其次是工科。
这是学校整合紫金信息职业学院、雨花理工职业学院、三江职业技术学院、钟山财会职业学院等多家兄弟院校后留下的班底,诸如软件技术、网络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土木工程等等。听着感觉不入流,其实就业还凑合,很多考生也愿意报,所以就暂时留了下来。徐生洲想等什么时候腾出手来,把这几个专业好好规整一下,把它们作为应用技术教育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