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座不欢。何况不高兴的是校长。石新科只能把高兴藏在心里,怏怏地退出办公室。
临出门的时候,徐生洲突然又叫住他:“你把陶馆长叫过来,我有些东西要交给她。”
“好的。”
这些天,陶文霞隔三差五就会来校长办公室,搬走一些看完的学位论文。所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石新科出门就给陶文霞打电话。
徐生洲觉得“名家手稿60种”应该没多少,等石新科走好,便从系统里提取出来,没想到居然满满当当摆了一地,关键各种手稿还新旧、多少不一,有的足足几十本,有的就是几十页皱巴巴的稿纸。但无一例外,都是繁体、竖排、毛笔书写的,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等石新科再进来的时候,我可怎么解释啊?
徐生洲赶紧选几十种比较便于挪动的手稿,搬进办公室里间的休息室。等陶文霞、石新科敲门,才吭哧吭哧抱着一摞书出来。
石新科赶紧上来接过那摞书。
陶文霞则好奇地打量地上那一摊东西:“校长,这是?”
徐生洲道:“这是前不久别人捐赠的名人手稿,最近比较忙,差点忘记。今天正好想起来,请你看看这些东西价值如何。”
“名人手稿?”
陶文霞有些吃不准。像古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存世的往往不止一套,造假比较困难,前人也研究的比较透,各种特征很容易辨识,上手就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但手稿不一样。
每部手稿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价格相差很大。像周大先生随便一份几十个字的手札,就能值几百万;而像民国时期名气一般的大学教授,就算一本大部头着作的手稿,可能也就几万块钱。那些没有太多书法作品传世,又或者名头很大的学者作家,都是造假重灾区。所以手稿这东西水特别深。
陶文霞蹲下来,先是拿起了那几十页皱巴巴的稿纸,才看个开头就差点跳起来:“《百合心》?钱锺书先生没写完的那部长篇小说?”
徐生洲瞪大眼睛:“嗯?钱先生还写过这种小说?真是黑历史啊!”
“什么小说?”陶文霞很快反应过来,笑着说道:“钱先生这部小说取名‘百合心’,是源自法语‘le 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