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此次年会参会人员在1300人左右,包括学会的理事、监事、特邀嘉宾,各高校与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研究生等等。由于临安有很多高校,沪上、金陵、姑苏等地也都近在咫尺,估计开会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学生过来旁听。”
1300人?
徐生洲之前也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比如第二十二届京津冀地区概率统计研讨会,参会人员也就一两百号;再比如第二十一届全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年会,估计也不会超过500人。至于自己组织的首届代数几何国际研讨会,更是只有70多人参加。
没想到中华数学会的年会,参会人员动辄上千!
真是给了徐生洲小小的震撼。
卢嘉阳问道:“那投稿展示墙报的有多少?最终被录用的又有多少?”
高健道:“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但投稿总量应该在7000人次以上,最终录用的不会超过800张。”
大约十分之一。
卢嘉阳和文优谈都倒吸一块凉气。
衡平恨不得抽他们一巴掌:“瞧你们那点出息!一张墙报就把你们给吓着了?以后还有口头报告、邀请报告,怎么办?你们要跟徐老师好好学学,要就不搞,要搞就奔着大会特邀报告去!”
文优谈馁怯地说道:“我们哪能跟徐老师比。”
卢嘉阳明显更硬气些,马上反唇相讥:“不知道衡老师有没有搞到大会特邀报告?”
殊不知这正挠到衡平的痒处,当即带着三分谦虚、三份自矜以及四分压抑不住的嘚瑟说道:“我不行,年龄大了,遇到你们徐老师也迟了,懵懵懂懂跟着混了两年多,只捞到一个分组口头报告。你们还年轻,跟着徐老师好好学个五六年,肯定不止一个分组口头报告!”
高健不知是看不得他小人得志的嘴脸,还是嫉妒得面目全非,直接转过了头去。
卢嘉阳、文优谈眼睛里却是突然有了光!
徐生洲只好岔开话题:“很多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喜欢听那些着名学者的报告,觉得高屋建瓴,知识密度大,含金量高,对于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墙报看得不是很重,觉得泥沙俱下,水平参差不齐,没什么意思。但我的心得是两者都要去听去看,而且要有选择地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