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七四、让他憋着!(3/4)
徐生洲也是颇为惊讶:“考古专业都这么惨淡吗?”

    何兴华道:“当然也有混得好的,比如顶尖大学考古系的教授,就相对轻松些,收入也很好。但大部分都是凭借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在苦苦支撑。听说我们学校招聘考古学博士,年薪24万,半价购房,关键工作地点就在校内,我们人事处的电话差点被打爆了,甚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市考古研究所的好些年轻人都专程过来咨询!”

    徐生洲笑道:“我们正好优中选优。”

    何兴华点点头:“没错。我们前前后后陆续收到216份简历,严主席他们筛了又筛、选了又选,最后留下9份专业最对口、表现最优异的,说是实在不忍心再删减,剩下的留给校长您定夺。”

    徐生洲道:“那就9个都留下!既然要成立考古研究所,咱们就要大张旗鼓,就要兵强马壮,别抠抠搜搜,弄得好像我们学校缺那点钱似的!”

    陶文霞小意提醒道:“校长,你当初和省、市两级有关部门会商时,说的是学校选派3-5人参与。”

    徐生洲道:“多派几个人手帮忙,他们还不乐意?又不需要他们出钱!”

    陶文霞又道:“国家文物考古局那位叫傅一凯的专员,找了你好几次,你都避而不见,据说他对你可是很有意见。”

    徐生洲问:“那他是在我们学校食堂吃饭么?”

    “是。”

    “是在我们学校提供的宿舍休息么?”

    “也是。”

    “他吃我们的、睡我们的,还敢对我们有意见?让他有意见憋着!”

    陶文霞笑道:“好。”

    徐生洲又问何兴华道:“严主席选定的这9个人里,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吗?”

    何兴华有些愧色:“没有。包括我们拟引进的4名纺织物染色方向青年学者,也都没有。——没办法,到了细分领域,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都是凤毛麟角。就像考古学,这十几年来长江学者计划评选特聘教授、青年学者,一年也未必有一个是考古学专业的。即便有,也未必是我们需要的魏晋南北朝考古和石窟寺考古方向。而且每个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都是学校的香饽饽,不是担任研究所所长,就是副校长、系主任,也很难挖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