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与攻城塔。
一时间,洛阳城外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城墙,攻城塔则缓缓靠近,塔中的士兵射箭压制守军。
邓羌率领精锐步兵,手持盾牌与攻城槌,在掩护下向城门发起冲锋,虽遭到守军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但仍奋勇向前。
王猛见战局陷入胶着,果断命令骑兵绕道侧翼,借助云梯攻城,最终在城墙上撕开一个缺口,秦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守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此时,城内战斗惨烈至极,王猛传令尽量不伤害无辜百姓,对顽抗者坚决打击。
孤立无援的慕容筑见大势已去,无奈投降。
而皇甫真则率领部分残兵,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逃往邺都。
王猛因听取了林浩的建议,对大部分投降的燕国将领和慕容世家的人都没有诛杀,彰显了其仁义胸怀,也为后续稳定局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这座承载了近 500 年厚重历史的古都,历经了无数次战火的洗礼。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洛阳便是各方争夺的焦点。
董卓之乱时,洛阳被付之一炬,宫室焚毁,百姓惨遭屠戮,繁华的都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当时惨状的真实写照。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围绕洛阳亦有多次激烈的交锋,金戈铁马的声音在河洛大地不断回响。
西晋短暂统一后,八王之乱又让洛阳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随后五胡乱华,洛阳成为各方少数民族政权竞相角逐的舞台,兵戎相见,烽火连年。
往昔的洛阳,曾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
作为东汉与西晋的都城,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
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鳞次栉比,巍峨耸立,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太学之中,学子云集,诵读经典,传承着儒家学说与华夏智慧。
洛阳的街市热闹非凡,商铺林立,各种奇珍异宝、绫罗绸缎琳琅满目。
来自各地的商旅汇聚于此,驼铃声声,马蹄阵阵,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与特产,使之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繁荣之地。
然而,如今被王猛攻克后的洛阳,却满是悲惨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