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的意思是说,如果天意想让燕国建立,那自然会给机会,如果一直没有机会,那就说明天意不想让燕国再重建?”
慕容轩在一旁听了许久,仿若在心中积累了诸多疑惑,忍不住插话道。
老者微微点头,肯定了慕容轩的疑问。
慕容轩接着问道:“道长,那在复国的过程中,如何感知天道的意愿,又该如何避免偏离正道呢?”
老者微笑着看着慕容轩,眼神中透着几分慈爱,缓声道:
“慕容公子,这就需要时刻保持自省的意识,仿若那高悬的明镜,时刻审视自身。心中始终牢记百姓的福祉,遵循自然的规律和天道,不被个人的私欲所迷惑,仿若那澄澈的湖水不被杂质污染。可以理解为复国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百姓和民众的意愿和利益方向努力,如果燕国的建立和百姓的意愿一致,那燕国的复国就是顺天道,如果燕国的建立需要用无尽的杀戮来实现,则逆天道。”
老者摸了摸胡须,仿若在梳理岁月的智慧,接着说道:
“要明白权力是用来为百姓谋福利的,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在做出每一项决策、采取每一个行动之前,都要思考是否符合天道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复国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稳步前行,仿若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只沿着正确的航线驶向彼岸。”
慕容垂接着问道:
“道长,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甚至误解颇深,您能给晚辈讲解一下其中的含义吗?这与治国理政以及复国大业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老者微微一怔,神色变得更加庄重肃穆,仿若即将开启一扇神秘的智慧之门,沉声道:
“慕容居士,这句话是老子思想中非常深邃却又常常被人误解的一句。其实,天地并不是真的没有仁爱之心,而是说天地对待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对某一个事物的偏爱而改变其运行的规律。万物在天地之间都是平等地生长、发展和消亡,就如同祭祀时用的刍狗一样,用完即弃,听其自然,这并非冷漠无情,而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的大仁大爱。”
老者深吸一口气,仿若在吸纳天地之灵气,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