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将军,平阳庆云两个县的县令和我乃是至交好友,我能够上任永安县令,也是他们二人联手举荐。”
徐县令如实答道。
“那你觉得,将粮食售卖给他们如何?”
陈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不知将军打算售卖多少粮食定价又是多少?”
徐县令不禁问道。
这一点陈旭倒是还没有考虑到,不过以两个县的体量来说,吃下几吨粮食应该不成问题,也就是几百石粮食。
这时,一旁的李沁姝建议道:“公子,第一次合作的话,价格可以适量放低一些,如今外面的陈米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不妨我们就定价二两,至于数量,每个县先提供十石就行。”
李沁姝的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价格定得低,这样就有优势,同时数量不大,也不会被别人盯上。
“不过二两银子还是太多了,身为太平将军,我岂能和那些商贾一样只为钱财?”
陈旭看着众人,大义凛然的说道。
当然并不是陈旭真的不在意钱财。
而是对于陈旭来说,他哪怕把这些大米以极低廉的价格卖出去,所收获的利润也比那些商贾要高得多。
不过,陈旭也不会白送,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陈旭还是懂的。
“将军高义,不知将军觉得什么价格合适?”
徐县令听了陈旭的话后,对陈旭无比的敬佩。
陈旭细细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如今兵荒马乱,百姓民不聊生,我所能做的,就是将粮价平衡下来,就以两百文一石的价格卖给平阳庆云两县。”
“当然,我们永安县的百姓,也可以用两百文的价格购买粮食。”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皆是一震。
要知道哪怕在丰收之年,粮价也没有便宜到这样的程度。
“将军,您可真是活神仙!”
“我代表这永安县的百姓,给将军您磕头了!”
在徐县令的带领下,众人也纷纷跪了下来。
陈旭之所以定这样的价格,也是在经过多方计算的。
在大乾这个朝代,两百文一石大米,一石百斤,二十五石大米就价值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