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刘恒,捡漏王也能成为一代明君6(2/3)
她摇头叹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怂……”
“汉文帝刘恒为边疆无战事,时常会用和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与他内敛沉稳的性格有一部分关系……”
“二来汉朝在当时,虽然军事上略输匈奴,但也绝不是任由对方吊打的情况,换句话说,匈奴也好,大汉也好,更多的时候,都是见好就收,而不是谁单方面碾压对方的……”
“而北宋末年,金朝攻入宋朝都城开封,连皇帝都掳走了,赵构登基时,只余半壁江山了!自然是比不得正在强盛期的大一统王朝大汉的……”
“但这也只是外观原因,真正造成他们差距的,还是帝王的态度……”她继续道,“刘恒虽然看似各种忍让,但实际上,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隐忍退让是不可能持续换来和平的,所以他在边地先后建立马苑36所,用官奴婢3万多人,养马30万匹。”
“他的儿子汉景帝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设在西边、北边的马苑,还积极鼓励民间百姓养马,并对养马百姓予以一定奖励补贴。”
“这大大加强了边防对马匹的需求。也就是因为他们爷俩的努力,使得汉朝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当时属于官府的马匹更是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还未计其数。”
”而在面对匈奴的不断入侵,汉文帝汉景帝爷俩皆实行【募民实边】之策。”
她继续道:”就是让人在边境之地建立城邑,并安排内地百姓迁徙至此,以充实边地人口。”
“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皆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至其能自给自足为止。”
“而且迁往边境的百姓,会按照伍编制起来,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就进行军事训练,以备随时参战。”
“因为担心农户不积极,文景时期还实行奖励政策,凡是在抵抗匈奴侵扰时夺回被掠夺的财物,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
“这样一来,使得百姓对抵抗匈奴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罗玉华一面说一面赞叹:“看看,这才是真的天选帝王……”
“一方面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了相对和平的关系,借此减少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