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在清幽的庭院中,娓娓讲述自己的从政经验以及独特的学习方法,李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一天晚上,月色如水,洒在庭院之中。少轩伯伯满脸热情地对李准说:“贤侄,你既然前来参加科举考试,那就得透彻明白考试的规矩格式。” 李准闻言,立刻恭恭敬敬地虚心回答:“伯伯,大清的考试格式为八股文,八股文的名称源于其独特的格式,它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部分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每一段都要采用排比对偶句,各段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对偶关系。”
少轩伯伯听后,满意地连连点头,高兴地说:“说得好!每一段都要按照特定的句式和字数来书写,丝毫不能随意增减,同时还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讲究平仄声韵的和谐搭配。”
李准微微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问道:“但八股文在形式上过于刻板,严重束缚了个人思想和创意的自由发挥。在我看来,文章写得美观潇洒固然重要,可作者能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更为关键的。”
少轩伯伯听后,深有同感地点头笑说:“确实如此,洋务共和运动人士,像袁世凯、张之洞等,都在积极上书,强烈要求彻底废除八股文这一考试格式。”
李准一听,顿时兴奋起来,急切地问道:“伯伯,那我能赶上这一变革吗?”
少轩伯伯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依我观察,八股文虽然已然走向没落,但真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恐怕还得要 10 年之久。”
在北京的这几个月里,李准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充实而又忙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京城的大街小巷,他便早早地起床,迅速洗漱完毕后,便匆匆前往学堂读书。学堂里,先生们身着长袍,摇头晃脑地讲解着经典着作,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学生们带入了知识的浩瀚海洋。学生们则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听讲,不时地低下头,认真地做着笔记。李准坐在书桌前,眼神专注而坚定,紧紧地盯着书本,时而双眉紧锁,陷入深深的思考,时而奋笔疾书,将心中的感悟和想法记录下来。
夜晚,万籁俱寂,整个京城仿佛都进入了梦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