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四十九日的守灵期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李准身着素服,面容悲戚,在灵堂中缓缓踱步,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父亲李铁船的灵柩之上,满心渴盼着能将其安然送回四川邻水老家,使其得以入土为安,魂归故里。然而,陶总督却对此事强硬否决,不但不准他辞官归乡,就连继续休假的诉求也一概驳回。这究竟是何缘故?难不成真要将李准逼入绝境,使他沦为一个罔顾孝道、遭世人诟病的不孝子吗?
依照朝廷旧制,李准理当丁忧三年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严禁涉足官场政务。这丁忧之制,恰似一把双刃剑,利弊分明。从积极意义来讲,它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道传统,让子女在父母辞世后,能有充裕的时光与心力尽孝守丧,以全人子之情。但从消极方面看,它也可能催生一些无端的罢官情形。毕竟这些官员皆是历经重重选拔、精挑细选而来,正值仕途顺遂、大展身手之际,却因丁忧戛然而止,这对国家公事的推进以及官员个人的前程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阻碍与损失。所幸吏部有庞大的候补官员队伍,可及时递补空缺。对于文职官位而言,或许尚可勉力支撑;但对于那些身处战场、浴血奋战的高级军官来说,临阵易将无疑是兵家大忌,极有可能致使战局急转直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准若卸任官职,家庭收入固然会受到一定波及,但好在老家邻水的纸厂等实业收益颇为丰厚,再加上捐纳之事仍在持续,尚有不少进项,故而全家的生活品质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只是,李准的丁忧休假,对广东厘金局而言,却不啻一场猝不及防的变相罢工。他此前的诸多努力与斐然佳绩,极有可能付诸东流,给渐有起色的厘金征收工作带来灭顶之灾。
藩司丁方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急如焚,匆忙间脚步急促,衣摆随风而动,直奔总督府。一路上,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顺着脸颊不停淌下,神色间满是忧虑与焦急。见到总督后,他赶忙双手抱拳,深深作揖,腰身弯折极低,几近触地,以示敬重与惶恐,身体微微颤抖,似在极力压抑内心的不安。
继而,他挺直身躯,胸脯剧烈起伏,深吸一口气后高声恳请道:“总督大人啊,自李准大人执掌广东厘金局总办以来,其雷厉风行之态,大刀阔斧地破除陈规陋习,大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