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滚烫,仿佛图像空气都在燃烧。粤汉铁路总办杨观察调任中国驻日本国公使,铁路总办职位空缺。大清铁路大臣盛宣怀之前因黄河赈捐对李准印象颇佳,加之李鸿章对李准的高度评价及认可,李准得以接任粤汉铁路总办一职。
李准深知自己对铁路业务并不熟悉,而他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铁路建设涉及多方利益纠葛,尤其是与沿途百姓的矛盾极为突出,急需一位有魄力的官员来协调各方关系。他手中的12营准军事武装便是关键筹码,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保障铁路沿线建设的安全,至于具体的勘探、购地、赔偿、谈判等事务则由其他官员负责。
李准上任后,对原铁路办的旗兵进行整编,设立旗兵八营,每营 100 人,配备新式枪炮,各营管带以会说英语及粤语者为主。当时粤汉铁路建设刚启动三个月,铁路沿线的土地上,一片喧嚣与混乱。施工的机器轰鸣声、人们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因铁路沿线规划要穿过百姓的祖坟山地,百姓认为铁路破坏了家族风水,会影响后代的荣华富贵,故而坚决反对。而铁路开发承包商是美国人,这些美国佬全然不顾什么祖坟风水,一律按线路规划直接开挖,于是百姓与官府间发生了直接冲突。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阳光直射在北江桠田口村的土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村里弥漫着紧张而愤怒的气氛,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李准刚上任第一天,就接到通报说北江桠田口村有民众闹事,还打伤了美国人,他随即带领两营旗军前往增援。
李准骑马在崎岖的山路上疾驰,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的脸上满是焦急与凝重,心里想着尽快赶到现场解决问题。走了两个小时,才抵达村口。
这个村庄位于河边,其名与地形相符,呈岔口喇叭状。村口聚集了上千人,喧闹声震耳欲聋。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他们扒掉了几百米路基石块,现场一片狼藉。冲突异常激烈,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护卫们紧张地举着枪,百姓也不甘示弱,拿起手中的农具进行反抗,打伤了不少官兵,其中还包括一名美国工程师。
随李准前来的管带见状,先鸣枪示警,试图吓退百姓。“砰!” 枪声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