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 > 第33章 捐纳之路:李准能否借之改写人生(2/3)
摇曳,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又专注的面庞,他奋笔疾书,墨汁在纸上洇开,记录下点滴心得。这般苦干两个月,终于将纷繁复杂的捐纳事例分门别类整理妥当,文字简洁明了,图表清晰直观,即便是寻常百姓,看了也能心中有数。他还依据家庭出身、自身财力、官位变化状况等因素,精心制定出合理的选择方案,犹如绘制了一幅精准的寻宝地图。

    父亲李铁船拿到这份成果,迫不及待地细细研读起来,起初眉头微蹙,随着阅读深入,神色愈发轻松,读到妙处,不禁开怀大笑起来。他起身,大步走到李准身边,满脸笑意,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连拍几下,那力道饱含着赞许与欣慰,说道:“全国上下都在喊这捐例乱得像团麻,剪不断理还乱,你倒好,竟能把申请人出身类别、申报职衔、各级封典、各级价格,还有新旧规矩等,梳理得井井有条,列成表格,一目了然。这下子,普通人一看就知道自己够不够格,花多少钱能买到哪一级官衔,真是了不起!不过,这具体实施,你又是咋打算的呢?” 说着,他双手抱胸,目光炯炯地看着儿子,眼神里满是期待。

    李铁船在书房里缓缓踱步,双手时而交握在身前,时而背在身后,边走边问:“大清官吏出身有正途和异途之分,这是啥意思,你给我讲讲。”

    李准回答道:“正途由科举、贡生、萌生而来,科举考试优胜出身者那是正途,捐纳者就算是异途了。捐纳虽说能授实官,可限制多着呢,只能当个候补官员,还不许捐翰林院学术官员,不准捐吏部考核任命的官员,正二品以上官员更是想都别想捐。朝廷为了补上捐纳制度的漏洞,加强对入仕者的考核,防止些腐朽昏庸、心怀异见的人混进官场,捐例还做了些补充规定。像‘免考’与‘免保’,都属‘捐免’之例,‘免考’就是捐免考试,‘免保’就是捐免保举。按清代选官规矩,汉人未经保举、汉军未经考试的,不能授正印官及京官。”

    李铁船走到书桌前坐下,拿起李准整理的资料,仔细看着,边看边问:“大清选官程序又是怎样的呢?”

    李准走到父亲身旁,手指着资料上的内容,解释道:“历来是由吏部兵部二部文武选司主持,要是有官位空缺了,就按次序选人,还分了立选班。除了进士、举人、五贡等班,捐纳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