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大典的喧嚣终了,李准仿若一只脱笼之鸟,谢绝袁世凯的盛情挽留,迫不及待地离开天津,踏入那艘即将载他远行的海轮船舱。他在宽敞的过道中穿梭,眼神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一等床位。待寻得后,整个人如同一滩软泥般瘫倒在上,长途跋涉的疲惫感瞬间如潮水般涌来。船身随着海浪有节奏地轻轻摇晃,恰似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推动着摇篮,每一下晃动都像是在他紧绷的神经上轻轻抚摸。舱内静谧极了,只有那海浪拍击船舷发出的 “哗哗” 声响,宛如一首单调却又极具催眠效果的摇篮曲。李准的眼皮渐渐沉重,不多时,便陷入了沉沉梦乡。
梦中,他仿若置身于一片柔软的云朵之上,四周是无尽的湛蓝天空,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北京城中那些繁琐复杂的繁文缛节,官场应酬时的强颜欢笑与身心俱疲,以及那一道道或审视或期待的目光,如同被一阵神奇的清风席卷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睡得酣甜无比,唇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梦中也感受到了这份难得的惬意与自在,仿佛正于仙境之中遨游,远离尘世的纷扰。
这一觉,仿若历经了漫长的一个世纪,无尽的疲惫在睡梦中渐渐消散;却又似白驹过隙,短暂得让人有些恍惚。待李准悠悠转醒,只觉通体舒畅,每一个毛孔都仿佛在欢呼雀跃,尽情地呼吸着这自由的空气。北京之行所积聚的疲倦,仿若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彻底席卷而去,踪迹全无。他畅快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身体的关节发出一阵 “咔咔” 的轻响,仿佛在为他重新焕发活力而欢呼。双眸之中,原本的黯淡无光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焕发出的奕奕神采,他已准备好迎接接下来未知的旅程。
次日,李准三炮二人平安抵达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码头,宛如一个巨大的蜂巢,车水马龙,喧嚣不止。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船只在港口往来穿梭,忙碌地装卸着货物,船工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与海浪的拍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两江总督周馥早有筹谋,此前已遣巡捕官郑红岩与许春溪前去探察相关事宜。他们二人在码头穿梭,仔细查看每一处细节,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纰漏的地方,只为能周全地迎接李准前往南京。
当日下午,阳光温柔地遍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