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质朴简单,实则蕴含着民间代代传承的无穷智慧与经验。村民们走进郁郁葱葱的竹林,在众多竹子中精挑细选。他们用手轻轻抚摸着竹子的纹理,感受着竹子的质地,最终选定两根手臂粗细、约二米五长的竹竿。这两根竹竿,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礼物,承载着制作滑杆的使命。
随后,村民们在竹竿两头各用一根宽肩短竹竿,以粗绳紧紧缠绕固定。粗绳在工匠们手中如灵动的游蛇,穿梭自如,一圈又一圈,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稳固的梦想。工匠们的双手熟练地操作着,每一圈缠绕都饱含着他们的专注与力量,将两根竹竿牢牢连接,一座简易却稳固的 “桥梁” 就此搭建完成。
紧接着,李准命令水兵取来旧船帆布,剪刀在帆布间轻快穿梭,发出 “咔嚓咔嚓” 的声响,仿佛奏响一曲欢快的劳作乐章。这声音在竹林间回荡,仿佛是大自然与工匠们共同演奏的交响乐。他们将帆布裁剪成长宽各一米的方块,每一刀裁剪都精准无误,展现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再用粗线将其缝在竹竿中间,村民们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针脚细密而均匀,仿佛在编织一个美好的梦境。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国祥凭借着与熟黎长期建立的良好沟通渠道,不辞辛劳地四处寻觅,最终找来几位身强力壮的当地生黎负责抬滑杆。
李准坐在特制的帆布上,前后两人抬起横杆,这些生黎自幼在深山老林里长大,与山林之间仿佛有着一种神秘而深厚的联系,宛如山林中自由自在的精灵,早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对其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们的皮肤黝黑而富有光泽,那是阳光与山林赋予他们的印记;他们的眼神明亮而坚毅,透露出对这片山林的热爱与敬畏。刹那间,滑杆仿若一只灵动轻盈的飞鸟,在这崎岖的道路上,可比常人行走自如快捷得多,仿佛能够轻松穿越重重障碍,向着目的地疾驰而去。滑杆在山间穿梭,仿佛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尽管道路狭窄得如同羊肠小道,仅容一人勉强侧身通过,地面石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宛如大自然有意设置的重重险阻,但他们却如履平地,健步如飞,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他们的双脚在石块间轻快跳跃,肌肉紧绷,每一步都充满无尽力量,仿佛脚下生风,整个山林仿佛都在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