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会,策划行动,试图唤醒更多沉睡之人,为推翻清廷而努力。后来,他担任第三十一混成协炮兵营管带,又与熊成基等人精心策划起义。
不幸的是,计划泄露,清廷缉捕如乌云压来。为躲避追捕,他辗转千里,历经艰辛来到广东投靠赵士。经赵士介绍,他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新军炮队见习排长。自此,他全身心投入到推翻清王朝的伟大事业中,每一步都坚定有力,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
他一抵达广州,顾不上一路疲惫,径直奔赴新军会场。此时,炮营官带齐某正站在台上滔滔不绝,信誓旦旦地向士兵们承诺严惩与新军冲突的警察,企图借此平息士兵怒火,劝阻湘军士兵不要参与闹事。然而,彼时新军队伍中,多数士兵尚未接受革命思想洗礼,他们出身平凡,想法单纯质朴,只求生活安稳、军饷丰厚,吃皇粮、养家糊口便是最大心愿。在时代洪流中,他们如同迷失方向的羔羊,茫然无措,只能随波逐流,对未来没有清晰方向,只在当下安稳中寻求慰藉。
黎英深知,若任由齐某继续蛊惑人心,新军士气必将一落千丈,起义计划也将化为泡影。危急关头,现场气氛如拉满到极限的弓弦,一触即发。他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大步迈向台前,大声喝令齐某停止演讲、缴械投降,声音洪亮坚定,如洪钟在会场回荡。但齐某冥顽不灵,面露不屑,对黎英的命令置若罔闻。会场里的空气仿佛被烈焰炙烤,滚烫得让人头皮发麻,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目光紧紧锁定在两人身上,似在见证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决斗,情出这一刻将决定许多人的命运,改变局势走向。
千钧一发之际,为顾全大局,黎英不再犹豫,果断拔枪射击。“砰” 的一声巨响,打破令人窒息的死寂,这声枪响如惊雷在会场回荡。齐某应声倒地,鲜血在身下蔓延,当场倒在血泊之中。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士兵惊得呆若木鸡,眼神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心中既恐惧又愤怒,如同被点燃引信的火药桶。大家都清楚事情已闹得不可收拾,一旦被清廷追究,绝无好下场。
就在这时,黎英振臂高呼:“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大伙一起高呼反清口号,激昂的声音在会场久久回荡,似一道划破漆黑夜空的夺目闪电。这声呼喊如火种,瞬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