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让他难以大展宏图。他思索着如何在这有限的兵力调配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是该着重训练精锐之师,以一当十?
还是分散布局,多线作战?
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他又想起了前年的出征经历,征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依然历历在目。
就地招募的士兵虽然补充了兵力,但在协同作战和忠诚度方面都存在隐患。
这一次,绝不能重蹈覆辙。他必须精心谋划,确保每一名士兵都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而那一万五千人的主力部队和五千人的补充力量,如何训练,如何调配装备,如何在行军途中保持士气与纪律,这些问题如同密密麻麻的蚂蚁,啃噬着他的内心。
再者,下属十县的兵力征集与整合也绝非易事。各县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富足而兵强马壮,有的却贫困而兵力薄弱。
如何平衡各县的利益与负担,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军州的战争大业贡献力量,这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与领导艺术。
他深知,一旦处理不好,内部矛盾便可能滋生,这无疑是在战争的伤口上撒盐。
他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不断权衡利弊,试图在重重迷雾中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光明之路,可每前进一步,都仿佛要耗费巨大的心力,他的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定与决然,不肯轻易放弃对最佳方案的探寻。
策风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大将军的进一步指示。
片刻之后,看人没有出声,他只能继续问道:“大将军,对于出兵,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我们需得早做谋划,方能在战争中掌握先机。”
振南兴沉吟片刻,眼神中透着深邃的思索与果断的决策。
他缓缓说道:“前年,我们最初只派了八千人出征,而后随着战局的变化,陆续增兵,最后才达到一万三千人。其中部分士兵还是就地招募而来。但这次,情况截然不同,我们要打的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灭国之战,必须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容有丝毫懈怠。我想,先按一万五千人准备,再额外准备五千人作为补充力量,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策